伴熱電纜是依托伴熱的技術而隨之誕生的。伴熱作為一種有效的管道(儲罐)保溫及防凍方案一直被廣泛應用。其工作原理是通過伴熱媒體散發一定的熱量,通過直接或間接的熱交換補充被伴熱管道的損失,以達到升溫、保溫或防凍的正常工作要求。
20世紀70年代,美國能源行業就提出用電伴熱方案來替代蒸汽伴熱的設想。70年代末80年代初,包括能源行業在內的很多工業部門已廣泛推廣了電伴熱技術,以電伴熱全面代替蒸汽伴熱。電伴熱技術發展至今,已由傳統的恒功率伴熱發展到以導電塑料為核心的自控溫電伴熱。 伴熱電纜也就是在電伴熱技術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電纜技術。
一、 伴熱帶原理
電熱帶接通電源后(注意尾端線芯不得連接),電流由一根線芯經過導電的PTC材料到另一線芯而形成回路。電能使導電材料升溫,其電阻隨即增加,當芯帶溫度升至某值之后,電阻大到幾乎阻斷電流的程度,其溫度不再升高,與此同時電熱帶向溫度較低的被加熱體系傳熱。電熱帶的功率主要受控于 傳熱過程,隨被加熱體系的溫度自動調節輸出功率,而傳統的恒功率加熱器卻無此功能。
二、 電伴熱電纜的伴熱方式
1、自控溫電伴熱的核心材料PTC半導電塑料,其電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相應的增加,但是當溫度上升到一定的數值時(這個溫度值即為門檻溫度,事實上它是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節大小的),電阻突然劇增,從而阻斷電流停止加熱;當溫度低于門檻溫度時,PTC材料的電阻自動下降導通電流,繼續加熱。從而使系統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溫度值。 基本型自調控電伴熱線(伴熱電纜)由PTC芯帶和絕緣層組成。將PTC材料厚度均勻、連續地擠包(或纏繞)在平行的金屬線芯(亦稱母線)上,制成的扁型帶即為PTC芯帶。在他的外面包裹一層聚乙烯高分子或聚氯乙烯絕緣層。而當環境有強化或耐腐蝕要求時,可以加一層編織層或氟聚合物外被。芯帶一端的兩根導電母線與電源接通時,電流便從一根母線橫向流過并聯的PTC材料層到達另一根母線,構成并聯回路。一定長度的芯帶在一定的溫度下有一定的電阻,并具有PTC特性。電流流經并聯的PTC材料層時產生焦耳熱,使芯帶發熱升溫。同時芯帶的熱量通過電纜絕緣層向溫度低的被加熱體系傳遞,以補償體系向環境散失的熱量。
2、恒功率型電伴熱帶在通電后功率輸出是一直恒定的,不會隨外界環境、保溫材料、伴熱的材質變化而變化,而其功率的輸出或停止通常由溫度傳感器來控制。 A:并聯式恒功率電伴熱帶其電阻絲是并聯連接方式,其工作時是靠電阻絲發熱對管道進行加熱。 原理:兩根相互平行的度鎳銅絞線包覆在氟化物絕熱層中,作為電源母線,并且在內絕熱層外纏繞鎳鉻合金電熱絲,每隔一個固定距離即將電熱絲進行焊接,形成一個連續的并聯電阻,當電源銅母線通電以后,各并聯電阻隨之發熱,即形成一個連續發熱的電熱帶,可任意剪切。 B:并聯式恒功率電伴熱帶其電阻絲是串聯連接方式,其工作時是靠電阻絲發熱對管道進行加熱。 原理:串聯式電伴熱帶是由絕緣銅絞線為電源母線,即為發熱芯線。具有一定內阻的芯線通過電流芯線就會產生焦耳熱量(焦耳--楞次定律Q=0.24IS2^;Rt),其大小與電流平方、芯線阻值和通過時間成正比。因此串聯式電伴熱帶隨著通電時間的延續,源源不斷的發出熱量,形成一條連續的、均勻發熱的電伴熱帶。串聯式電伴熱帶芯線電流相同、電阻相等,所以整根電伴熱帶首尾發熱均勻,其輸出功率恒定不受環境溫度和管道溫度影響。 3、礦物絕緣加熱電纜是一種以金屬作為外護套,電熱材料作為發熱元件,氧化鎂粉作為絕緣的特殊加熱電纜。礦物絕緣加熱電纜的熱發熱量與工作電壓、發熱芯的截面及電纜的長度有關。
伴熱電纜是用電熱的能量來補充被伴熱體在工藝流程中所散失的熱量,從而維持流動介質***合理的工藝溫度,它是一種高新技術產品。電伴熱是沿管線長度方向或罐體容積大面積上的均勻放熱,它不同于在一個點或小面積上熱負荷高度集中的電伴熱;電伴熱溫度梯度小,熱穩定時間較長,適合長期使用,其所需的熱量(電功率)大大低于電加熱。伴熱電纜具有熱效率高,節約能源,設計簡單,施工安裝方便,無污染,使用壽命長,能實現遙控和自動控制等優點,是取代蒸汽,熱水伴熱的 技術發展方向,是******要點推廣的節能項目。
